谈论中国水彩画的现状是件难事,关键是你从什么角度审视,不同的角度将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把水彩画放在全国美展这一范围中进行度量,与水彩画自身发展加以比较,十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的进展是显眼的。水彩界近几年频繁的活动所积储的能量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把水彩画推向了另一高峰,水彩画正在逐步走出边缘画种的行列,已明显克服了以住水彩画表现力弱、题材单一的弱点,开始由功能型、说教型向气质型转化,部份作品已超越了一般性机械对现实的描绘,在水性材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形式美进行更理性探索,作品洋溢着更纯粹的绘画感,呈现时代新意,同时,人们欣喜地发现本届美展中选入了部份抽象、综合材质应用的作品,并且有抽象作品获奖。尽管在其它画种中这种现象已是普通的手法,但在水彩界的出现有着某种开放的象征意义。总之,水彩画的进展是神速的,所呈现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继续莫视水彩界这几年的努力是不公平的。
反之,从另一角度审视本届水彩画展,把其置于当前文化背景,或者与本届油画、中国画展对比,目前水彩画的水平和地位,圈内人心里都清楚的,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严格意义上讲,本次水彩画展仍然是一次圈内的盛事,由于缺少具有当代绘画品格的实验和探索,自然减少了人们对水彩画的观注和热情,其影响力仍是水彩界内部循环。的确,本届画展得到不少的赞誉,但这种肯定背后的态度是复杂的,有人调侃说:“因为水彩画的起点低” 。
我们应清醒意识到水彩界并未建立一套较成熟、具有本体语言特点的创作观念,水彩画之所以有目前的进展,很大程度得到益于这些年来油画和国画界实验探索所拓开的大片样式空间,水彩画作者从中垂手得之。在历次艺术潮流、各类实验展中人们都未曾见到水彩画身影。水彩画作者并未在变革大潮中受到直接考验和锻炼,他们更多是静观其变,等待水涨船高,水彩画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其它画种迈进步伐,跟进仍是目前水彩画发展的主要动力。跟进的安全性也令水彩界呈现了一派平和景象,少有争辩和矛盾激化,令许多有待解决的本质问题一次次被搁置,至今,水彩界仍然处于一个少有当代艺术争论的沉默环境中。
在这一环境中所养成的思维惯性,令近期水彩画的发展重心更倾向对样式语言的推进。对传统水彩画弱点的反拨,增强水彩画表现力本来是一个新的尝试角度,但令人始料不及在批判水彩画弊病的同时,画家们大范围向油画写实技法臣服,向精致细腻风格发展,逐步走向技术化。“出精品、出力作”的倡议被诸多画家功能化理解和利用。在画展中,人们见到了更多的巨型画幅和精工的制作画面,在一幅画中竭尽所能堆积的各种精细的技能。这种坚硬刻板的制作手法在磨损水彩画所特有的轻盈、透亮、鲜活的同时,也令观者失去了想象的弹性。确实在画展中无法令人体验到激情澎湃和个性化视觉张扬。连某些看似表现性的抽象作品,走近一看也是细工慢活磨制而成,甚至连一点鲁莽的激情也没有。缺乏激情的表达唯有把水彩画的境界定位于对画种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结果是怂恿出更多平庸制作性的作品。
说实在的,对于全国美展水彩画展,人们并不指望它能出现多少精神性、有创见、有形式意味的画面。因为它受到太多画外因素的干扰,使艺术的严肃性未能得到更学术的展现。人们住住把责任单一指向艺委会评委们,但画家的趋利的作画动机,同样令画展的学术品格大打折扣。揣摩评委的态度是送展作者的普遍心态,在进入创作之前已把自己忘了一大半。作者太在意被接受,他们会自觉把别人不喜欢的东西抹去。缺少了内心真实的表达,自然谈不上个性的发挥。留给画面的更多是水彩画技能的摆弄和日常生计的扯谈。对工人、农民、少数民族人物偶然生活场境的照片式描绘成了关注现实的藉口,这种声称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姿态实质上是对现实的应付。它并未能触及生活的本质,也难以引发观者对当下生存状况的深刻思考,甚至连美感的愉悦也无法得到,苛刻地说有些画作连它所仿效的那幅照片都还不如。以上各种原因造成全国美展向外界传出的水彩画信息只能是局部的,影响了人们对水彩画现状的客观评价,同样遭到评论界的冷落。
一个画种在艺术史中长期处于边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除了画种材质表达的极限、观念滞后外,水彩画在发展中缺乏着某一族群的精神依托和期待,这是最要命的。很显然,在当今东西文化交流中,水墨画是国人审美趣味的体现,油画则代表着西方的文明。水彩画作为油画的附庸画种传入国内,这种奇特的文化身份,使水彩画在以后的发展中表现出对潮流的疏离,更倾向于清逸闲散的自娱自乐。正因为缺少族群精神依托也减弱了人们对水彩画更深层次文化表达的要求,而且在当今油画与水墨画的较量中,似乎也没有对某一种中性画种的期待,人们对水彩画表现的要求也就不那么苛刻——“水彩就是这个样子啦”。 纵观国外水彩画的现状,也已慢慢退化成装饰品的闲暇方式,更多的是谋求在商业层面发展,美国水彩画就是一个例子。对于水彩画的发展前景,人们是无法一味的乐观,它的确存在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比以住要复杂得多。“后现代”观念已强制性改变人们对绘画的态度,新艺术样式(装置、影像、行为艺术……)令人们视觉、听觉、触觉得到全面刺激,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方式,自然也改变人们对当今绘画的要求,边缘化已不只是水彩画要面对的,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社会已有人喊出“绘画死亡”的言论,当然绘画的去留,并不是简单由某人定下在某时某刻结束,但这种极端的批评方式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更深刻的反思。它也预示着平面绘画新的发展。正如国画界前些年的偏激言词:“中国画穷途末路”“笔墨等于零”所引起的激烈争论并没有断送了中国画,反而催发出“实验水墨”、“新文人画”等具有明确文化针对性的实验群体,促使整个国画界呈现更开放姿态。
水墨画界的努力值得水彩画借鉴,作为水彩画作者在参与本画种语言建设的同时,也有义务对既定水彩画概念提出反省和质疑,对本画种的反思无疑是水彩画发展最大的动力。而现实中水彩画在这方面是滞后的,除了水彩画艺委会主办的画展外,甚少见到有明确文化针对性的实验性画展,缺少了在朝在野的竞争和互动,令水彩界呈现了一片静肃,少有对潮流的讨论和争辩,这种身在其位式的思维方式限制了画家的视野,短视的心态令水彩画的改革至今仍在原地打转,对当下发生的艺术现象拒绝正视。
看不到水彩画生存的问题、时代剧变带来的挑战,把水彩画迫到了发展和衰亡并存的临界点。水彩画的前景可谓喜忧参半,走出水彩画的低谷需要时间努力,观注当前时代变革对人的影响,以水彩方式对当下表态,融入当代文化大潮是水彩画必需面对的,切入当下为水彩画寻找合身样式,语言的拓展及材料的实验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评价“当代性”不能单纯从观念出发。表现技法的多样化,材料综合实验本身就是当代绘画的明显特征。材料实验本质是为了拓宽水彩画的表现空间,也是对画种原有概念的拓展,赋予水彩画更强的视觉张力,在绘画语言的变更中寻求精神的发现,在对传统水彩画概念的拆解中重近经典。这种转型期的调整不可能一帆风顺,尝试需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超前的胆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敏感的心态感受时代的变更。画家的素质问题是水彩界的软肋,讨论只能点到为止。要不就有“一根竹杆打落一船人”之嫌。的确,我们从许多专业画展常看到业余水平的作品,这都与画家的专业素养有关。在当今物欲回流的商品社会,我们无法苛求每位作者都是学者型的艺术家,或把操持绘画行为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既便是作为一种带功利性的生存手段也该承担起起码的责任,无法做到“千锤百炼”,也应是“百锤十炼”吧。说到底水彩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画家的投入程度有关,我们所缺少的是对绘画的宗教般狂热激情。
以上说三道四,并不是因为我做得比谁好,在对别人的剖析中,也发现自己思考上遇到的相似的困惑,创作行为上某些趋利的劣迹。面对潮流的压迫,也曾烦恐和无奈,企图通过机巧的手法逃避对艺术本质的探求。正因为水彩画的困境令我们感到水彩画实验的意义。最后想对水彩画评委们说:“慎重”。一份入选、获奖名单的背后预设着往后几年水彩界的学术取向,由于全国美展的特殊地位,许多画家在未来几年的努力都是为下一次美展而来的,他的品味、风格被缠绕在这一主干上,可能慰然成又一次相互效仿。
(本文为“黄山中国美术论坛•中国水彩百年研讨会”发言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