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杨培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教学感悟】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素描教学尝试

2011-07-11 10:10:3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杨培江
A-A+

  当今艺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层出不穷的艺术新形式已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素描教学,如何调整素描教学思路对应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如何真正为学生尽快融入当代创作语境打下基础。以及如何在素描教学中用有效的方法加强创造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当前素描教学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所面临的问题。

  近期本人参与到一个实验性的素描教学(该大纲是由香港大学的陈育强老师所撰写),该课程分为“素描1”、“素描2”两部分,是一个必修课程,在一年级阶段完成。“素描l”主要针对某些素描视觉效果实验,“素描2”更倾向当代艺术思潮和现象的实践与思考。本文将重点谈论“素描2”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把素描的学习置于一个实验和开放的平台,思考和掌握素描的各种可能性,尝试多种传统和非传统的素描煤介和方法,脱离眼前的写生对象,认识材料的表现方法和自身的趣味性,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的状况,引导学生尝试以素描的方法反映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课程由《当代艺术的反思》《名画改造》《素描与文字》《素描与音乐》《素描与装饰》《素描与删改》《素描与综合材料》等12个部分组成,并以课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每个课题都有其明确针对性和对当代艺术现象实践与思考的切入点,作业的设计成为该课题知识的消化点。通过以上独立课题细分和传达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融入到一个个可操作的作业练习中。

  一.以课题形式在当代艺术视野中展开教学

  以课题形式在当代艺术视野中展开教学是该课程的特点,课程一开始通过对《当代艺术反思》的课题展开教学,对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状况进行介绍,成为后面各课题展开的引子。对于新艺术样式(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新生们的反应是强烈的。这些千奇百怪的艺术样式与他们心目中对艺术的概念有着很大反差。这种好奇心同时也驱使学生更自然进入到对本课程的思索氛围中。在当代艺术场景中素描该如何进行自然成为讨论的主题,“素描应以什么形式出现”“当代艺术的创意和观念是从何而来的”“有哪些规律是可以通过素描练习来掌握”。作为基础训练课程的素描还包含着哪些更广泛的内容”,这些问题自然成了学生关注的话题。《当代艺术反思》课题的展开,传达了当代艺术信息的同时也显示了素描实验的意义。接下来的备课题更细分和深化总课程的教学理念,课题可以是由某一专题的内容或某一艺术现象的思考和相关作业构成.直接说明课题形成的资源、内容、训练的方式、作业完成的手法。

  《素描与文字》尝试将文宇转化为视觉表达,通过作业练习,关注当代艺术中的叙事性、寓言性特征的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学生通过阅读,借助某一段散文、诗歌等作为创作灵感的引发来完成作业。

  《素描与装饰》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表达现代商业社会的视觉符号,课题的要求并不只简单追求画面装饰性效果.更重要的是运用装饰性手法所带出的精神表达.在尝试各种平涂、硬边的绘画手法的同时引发出对“渡普艺术”思潮背景的深入了解。

  《素描与音乐》通过音乐获得创作灵感,采用即兴的创作手法,把音乐的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该课题主要是针对抽象绘画艺术的实践和思考。

  还有《素描与删改》《素描与地图》《素描与综合材料》等课题都对当代艺术现象和现念表达有着明确的针对性。

  课题设计方式是非常奇特且具有想象力的,有些课题甚至以近似游戏的形式出现.如在《控制与不控制》的课题中要求学生采用不习惯的手法来进行作画过程,如作画时不看画面,反而是盯着描绘对象,不习惯的作画方式使握笔的手在不被完全控制的状态下滑。在这种过程中,学生完成很有趣的画面,令他们自己也感到惊讶,因为在正常状态下他们是不太可能绘制出如此有趣的图形。这样的课题和作业设计乍一看确实觉得不可思议,但在这些看似荒唐的课题背后却引发出一些对严肃问题的思考,学生可能获得如何在偶发的印迹中展开个性化发挥的创作经验,课题也明确向学生传达另一种创作的思考方式——以实验的心态展开创作活动。我想,在素描教学中传授技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一种开放实验的心态对待艺术。综观当代艺术,许多有创见的艺术家大多以实验的心态尝试各种新手法和媒介,在不断实验中形成个人风格及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传统艺术家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训练手段,在当代艺术中已被实验的心态所代替。正如毕加索形容他的创作状态“是在发现而不是探索”。探索与发现有着本质回别,探索是一种苦苦追求的状态.发现需要智慧判断和想象力。

  想象力培养是美术教育重要的目标与任务,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能力的训练也是难以把握的,如何把想象力的培养转化为可操作的课题作业,是本课程和课题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下面是一个课题作业的实例,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在《名画改造》这个课题中,通过当代艺术作品分析,人们会发现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以往很多著名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家心目中也成为一种创作的资源。他们采用调侃和解构的手法,赋予作品一种全新的意义,从而令人感受到作品改动的智慧和当代性表达。课题作业也要求学生尝试这种创作手法,自选一幅名画抽取其中元素,对原画进行改组。有一名学生选取了凡•高《放风》这幅油画作为创作素材,他把画中在监狱天井中放风的人群同样用油画笔摹画下来,将之置放于一个现代商业街景之中。一群“凡高”式的表现性笔触塑造的人物形象置于一个由色粉笔、麦克笔绘制成的时尚环境中,街道中心一群不知为何目的不断旋转的人物,使画面充溢着怪诞迷离的气氛,在这种时空错乱的氛围中,让人感受到该学生构思的巧妙,同时也感受到作品对商业社会的一种批判态度。画面中的那种表现性笔触与脂粉时尚的效果所形成的不协调,或许是该学生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表达观念的思考,或许是对当代艺术方式的质疑。通过这种作业练习.相信该学生在对当代艺术思考的同时,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发挥和锻炼。正因为课题设计实现了对某一观念、某一流派、某一意义的练习和思考具有确定性,而作业的过程是在一种具挑战性的思考中完成的,在想象力发挥的同时个性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课题教学实施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课题教学过程的展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讲授、讨论、作品分析。讨论的引发主要围绕着本课题内容,但也可以跨学科多视点地展开。有时可以是某一学生提供的课外阅读的文本.或相关国内外素描基础教学观念的比较,甚至是某一独特教学过程的讨论。如我们曾讨论了美国一美术学院的素描课中,关于线的教学过程——教师把学生带出课堂,要求学生用现有物体合成作业.完成他们对线的理解。通过这类课程方式的比较和借鉴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到素描活动可以用更多方法和方式展开.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增强学生接受和尝试素描新方法的信心。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更多是提供相关信息和激发学生思考讨论热情-教学中在提供给学生某些信息示范的同时.并不强调对某一概念的标准化解释,让学生明白在艺术创作中并没有什么不可动摇的“标准”,反而是学生在不受任何束缚的氛围中被激励,对现有“标准”提出质疑。课堂上的讨论是教学推进的重要方式,在这种互动中,在激活课题意义的同时使课题的内涵得到延伸,如在《当代艺术反思》课题中对素描功能的思考,引发出对素描表现媒介的思考,素描是否只能像以往那样坚持用铅笔、炭笔,纸之类简单媒介来完成,这种对画种纯粹性的坚持有无意义,素描作为基础训练课程是否应包括更多内容,甚至有人提出在讨论中的口头表达也是基本功的一项。这种讨论是有建设性意义的,也许一堂课下来,大家并没达到什么共识,但在这种“模糊”中每个学生心目中已对某概念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是因为一个偶发的小提问,会引发出一些很“终极”的思考。前不久发生“汶川地震”,当时我们正好是上《素描与文字》课题,在讨论时,有学生提出,在这种悲伤时刻.我们还在课堂谈论什么艺术思潮的纷争,是否很无聊?的确,在面临重大灾难时,艺术确实显得渺小,在一片默然之后,这种看似与本课题无关的发言却引发出对艺术功能的思考和讨论,也启发了学生对灾情的关注,后来在本课题作业中许多同学在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地震灾难的思考。在作业讲评中有位学生在分析《别哭》这一作品时,她用一种超现实手法描绘一幅凄迷悲惨画面。在自述作品主题表达的时候,她伤感地为同学朗诵那首诗歌《别哭》,并用她的手机播放哀伤的背景音乐,在那一刻凝重的氛围中体验悲伤的同时,同学们对文字与图像转换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种灵活的教学过程,学生讨论的某些观点对教师也是一种启发。我想,我们在课堂上是否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总喜欢维持某种“规范”,也许恰恰是这种“规范”限制了年轻人创造的激情。

  三.课题作业完成手法的多样性

  同一个课题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完成——线描、色彩、拼贴、拓印、综合材料等,作业完成完全摆脱以往素描教学对物写生的手法,进入一种类似创作的实验状态。学生作画的启发可以是阅读、音乐、某一文献资料、个人的某段经历和记忆,各种情绪都可以成为表达的主题。作业井不强调追求画面的“完整性”效果,更多是强调实验过程所获得的视觉经验积累,强调个性化表达。教师避免为学生准备一套固定或现成的表现摸式,通过相关信息资料的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增强学生使用各种新煤材的信心,培养学生在看似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可以利用的视觉因素,善于把偶发的视觉效果转化为个性化表达的触点。学生自己决定作业完成的形式和手法。作业的手法和效果可谓是“五花八门”,画面效果已超出人们对素描以往的概念。他们穷尽思路,为的就是做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特别是在《素描与综合材料》这个课题中,有些同学对材料的使用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甚至连一些有机的、易腐烂变质的材料他们都用上了,一些同学作业的规模甚至已近似装置作品的形态。实际上,只要有宽松的环境.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情就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课题作业的意义和训练强度也同时得到延伸。有时给学生作业打分也是一件难事,除了作业画面效果评定。我们也特别留意在每个课题作业讲评中学生对自己作品主题表达的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以“为什么”的提问来展开,提问他们使用某种手法和煤材的目的,以及所引发的视觉传达,从中了解学生对该课题理解的程度和使用媒介的技巧,实际上在大纲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也有一项针对学生课堂讨论发言的分数比例指引。

  这套实验性素描教学在我院开展已有四五年时间,在与其他院校教师交流中,同行们在认同我院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手法丰富的同时,也常提出一些质疑,特别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问题,的确在整个大纲并没过多提及造型训练的语句,但在实际教学中,随着课题的展开,作业练习会自然带出造型训练的功能,尽管教学是更倾向观念的表达,但这种表达需要造型能力给予支撑。如在名画改造的作业中.要完成一个有意思的画面。往往需要对原画中某一人物的动态或表情进行重塑。有一学生就在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幅画中的台阶上置放一个杜尚的“小便器”,整幅画中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因“小便器”的出现而需要重构。这些画面的改动包含许多技术要求.我想这种作业中造型训练含量的强度不亚干一般的素描写生.反倒是达到了“在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另一个常披问到的问题是“你们所开设的课程已不像素描课了”,我想在当代艺术情境中,简单地从技术层面坚持画种的纯粹性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关键是在素描的教学中为学生解决什么问题,至于素描用什么工具和手法来完成并不紧要,正如素描练习不一定要由写生手法来开展,也照样能得到造型能力培养。

  当然这种实验素描之所以得以开展,完全得益于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这种素描教学也是当前我们学院办学方向所需要的基础课程类型,一所学院的办学方向决定基础课程的类型与要求。这一素描大纲目前仍处于调整和磨合时期,也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以上都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并不是说这一大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的启示在于把素描教学置于开放的环境中,形成一种“生长”的状态,一旦被激活,就有机会产生各种创新的可能。如果我们把素描教改的眼光简单限于对技术训练的关注,更易堕入到技艺训练内部封闭的循环中。站在当代艺术的立场重新审视素描教学,让素描超越技艺训练的范畴,对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杨培江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杨培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