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杨培江是因为听了李东伟的介绍。我才认真阅读了有关于他的评论文章和他自己的一些文字,也读了他的画。因为编辑《收藏与鉴赏》,我们通过电话,在电话的那端传来的是冷静和谦恭的声音,这与他那激越和不羁的画风似乎有些相右,我还以为打错了电话呢。厦门张宏是我多年的老友,这几年我觉得他来广东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我们一起谈话的时候,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在盛赞着杨培江对艺术的“坚守和纯粹”。我之所以要写下这篇文字,就是因为张宏对杨培江那份“坚守和纯粹”的赞叹和钦佩所触发的。
在艺术市场如此喧嚣的今天,众多画者早已迷失在西方化的文化和物质追求的喧闹之中,而杨培江一次不止又一次的描绘着他的“惠村”,那片原始、本真、纯朴的民风,这其中有他真挚的情感和文化渊源。在他自己独有的图式里,我熟悉了杨培江。
凡高说:绘画不是画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画我们内心世界所想到的东西。
杨培江在“惠村手记”中他说自己找到了一种归宿的感觉,“宁静的山庄,纯朴的乡民,满山草木,黄昏斜阳,午后村落的鸡鸣声”,“我从许多真实的生活细节中得到感悟,享受着一种正在逝去的诗意,大自然令人变得敏感多情,这种感悟或是得益一阵山风带来的山草气味,或是不小心碰着身后梅树花落满地……”。“我庆幸年轻时有过这么一段生活,能与自然如此的亲近,通过与这些生活在乡村的纯朴的村民的亲密接触,我受到了不少的启发,净化心灵的同时,也会变得不那么斤斤计较,心态更平和、知足。”王璜生在《内心深处情感的呼唤》一文中这样评述他,“相对于许多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来说,杨培江的状态显得很‘单纯’、很平静,他似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思潮或运动的影响,他像是那位自始自终生活在家乡而写出《瓦尔登湘》的梭罗一样,在回避了各种干扰后回到个人自足的世界,用一种自然的本质的情怀来面对真实生活中点滴的感悟和不期而至的灵感。他本色地把个人的内心和思想坚韧地表达着,最后在作品中筑建一座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把它作为生活遥远的“镜像”,不计辛劳地往返。”杨培江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和对于生活的信心让我想到了普契尼著名歌剧《托斯卡》中的一段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多少年来,这首经典之作之所以不断地被人传唱,不仅仅是因为歌曲本身所表现出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更是由于歌曲所具有的优美旋律表达了人类的内心深处的那种美的情调,唤起了人们对艺术、对情感、对生活的向往。这里所提到的“爱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男欢女爱,而是大家都具有的对自然、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真诚的情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属于整个人类的。她是一切艺术创作形式的灵感源泉,更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动力,因为艺术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那艺术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了。从历史的角度看,艺术也不是用来超越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文化上的巨人和骄子,他们都有是因为色的诠释了所处时代的历史、生活和精神,传承了时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让后人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了历史,憧憬着未来。
杨培江用他激情的笔墨反复的咏叹着平淡,悠远的山村和那些依然保持着原始真实的品质山村村民的生活。用他诡异、稚憨的造型,张扬缤纷的色彩和坚实浪漫的笔墨把惠村印在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像背景一样平铺在我们面前。
他就要这种原始纯朴的感觉,带有着东方文化色彩的绘画理念支撑着他对于艺术的学术坚守。在这样的学术思想的激励之下,杨培江创作了一批批成熟的作品,这些作品阳光色彩斑斓,线条生动、笔法豪放,表达了强烈的感情,不仅绘画性很强,而且极具张力及表现力,他讲究绘画过程中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作品内容、色彩、形式和绘画语言上风格鲜明,充分展示了一个有东方化精神的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对本土风物的珍视和深情咏叹,显示了一位有胆识,有创见的艺术家以绘画艺术为载体,对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沉重反思。杨培江正是以绘画清醒而自觉地维系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文脉。以笔者之见,以调侃政治波普、嬉皮、恶俗等为特征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无可厚非,艺术界可以百花齐放,显现鲜活的生态。当前,真正有眼光并能独立思考的艺术家们,大多能致力于强化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质,因为一个民族的存在以其民族文化记忆为标志,民族文化记忆链犹如一根红线,将民族文化的诸多精神贯连起来并使其意识到彼此间的体感相关,血肉相连。
东方文化是我们伟大而古老的民族千万年来的文化心理与精神的积淀。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失落了,那么这个民族的身份自然岌岌可危,这个民族的成员也将会丧失了归属感,后果不堪设想。从杨培江近期的画作中,可以明显地体会到这种历史使命感的严肃与沉重。而杨培江正是这样一位用自己的作品作强化民族文化记忆链的优秀艺术家。他饱满的情感,成功地表现了作品的当代性和文化价值,他以气势、以力量、以浪漫的情怀触及深邃典型的民族文化影像,最终做到了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成为全球化语境中真正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的文化产品不仅对于当下的民族文化产生影响,而且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民族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
杨培江独自行走在本真、纯粹的艺术探索之旅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孤独寂寞,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索不属于这一艺术状态的事事物物。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所创作的这批艺术作品,终将赢得人们的认同和尊重。
郑旭彬2008年10月8日于广东省作家协会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